電源解決問題······
怎樣發現電源有問題呢?
在數控設備運行中,出現過程序錯誤的現象嗎?
怎樣發現電源有問題呢?
在數控設備運行中,出現過程序錯誤的現象嗎?
電源解決問題······
怎樣發現電源有問題呢?
在數控設備運行中,出現過程序錯誤的現象嗎?
在精密部品加工過程中,出現不明原因的不良品嗎?
在設備運行中經常發生設備內置的馬達式程控系統故障嗎?
在您使用的網絡設備出現過自動重新啟動導致文件丟失的現象嗎?
您的電腦顯示器曾出現過畫面變小或扭曲的現象嗎?
當發生上述現象時,您用萬用表檢查電壓無異常,實際上并不以為然。因為您使用的萬用表的響應速度為0.5秒,但是電源電壓波動是瞬間的,沒等萬用表顯示準確,電壓已經恢復正常。所以,大多數人們認為電源沒有問題,實際上還是存在隱患的。通過改善電源才能保護設備正常運行。
為改善電源所投入費用,在長時間的效益中,得到回報。同時,您對設備也感到信賴。
廣泛使用交流電的原因
日本最初開始供電是在1887年(明治20年),當時只是把電提供給鄰近地方.供電系統配給的是220V的直流電.隨著對電的需求量的增大,使得遠距離輸電有了必要,而水力發電也顯示出了巨大優勢.
以直流電為例,輸電時,若電阻為R[Ω],電流為I[A],那么就會有I2R[W]的功率被轉成熱能消耗了,而且還會出現IR[V]的電壓降.實際應用中,電力的損耗和在接收端負荷上的電壓降低都是極力想避免的.為了減少損耗,有必要降低電線的電阻,這就需要加粗輸送電線.不過,從經濟上考慮,此為不智之舉.
功率等于電流與電壓的乖積,如果以10倍的電壓進行輸電,那么電流就變為原來的十分之一.對同一電阻而言,線路上所消耗的電能僅是原來的百分之一,電壓降是原來的十分之一.由此可看出,輸送高電壓比較經濟.當然,為了更好地做到絕緣,需要一些費用,但就總體來講,對于遠距離輸電,還是相對經濟的.
現在,利用能源電子學可以簡單地變換直流電壓,這在半導體元件發展起來之前,很難辦到,但是,對于交流電,早在100年以前,人們就已經發明了變壓器,利用它改變電壓、電流的大小相當容易,而且通過兩個分開的線圈,還容易做到高壓端與低壓端的絕緣。
在實際應用中逐漸形成的輸電方法是:把從水力發電廠的電,先通過變壓器變為高壓后輸出,然后,利用各地變電所(建立在大量的用電區)中的變壓器再把高壓降低,最后把低電壓輸送到工廠及各家各戶。
日本在1889年(明治32年)開始輸送11KV的交流電,現在輸送的最高電壓可達1.1MV。
一直以來,輸送或配給的電基本上是交流電。但是,最近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,開始重新輸送直流電。日本的本州至北海道間,已經在輸送250KV、1.2KA的直流電(海底電纜).另外,計劃在四國至紀伊半島間輸送500KV的直流電.
廣泛使用交流電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容易形成電動機的旋轉磁場.送電、配電中一般利用三根電線的三相交流電,它是由相位差為2π/3[rad]的交流電壓、電流構成的。
使用最普遍的電動機是三相交流感應電動機。這種電動機的定子(固定不動的部分)產生旋轉磁場,在旋轉磁場的作用下,轉子(旋轉部分)就會旋轉起來。這種電動機的結構比較簡單,而只有兩根電線的單相交流電,必須改變繞組的結構才能產生旋轉磁場。
交流電易于產生,并能通過變壓器改變電壓,而且交流電動機的結構簡單,經濟性能好,因此交流電長期以來得到了人們的廣泛使用。